魏新:夜骑开封暂停,青春何往?
一切似乎就要走向终焉,一个曾经在校园内滋生的短暂风潮也即将走向尽头,其实也早就该结束。
在一段不太遥远的时间之前,有一位就读于郑州大学的学子为了追求美食,那便是有着浓郁历史风味的灌汤包,骑上共享单车历经三个多钟头的漫长路程到达了开封。这消息迅速引起一阵模仿的浪潮,大量的大学生开始纷纷效仿这一行为,日复一日的“夜骑开封”的大军开始形成壮观的场景,几乎将夜幕下的道路填满。从表面上看,这一场景确实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仿佛回到了古代的繁华盛世。
起初,我对此事有些不解,以为这是大学生们勤俭节约的体现,为了省下一张车票而选择骑行。我曾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年少时为了一个小小的目标,冒着风雪骑行数十公里。然而细看评论后发现,这“夜骑开封”已然成为一种新兴的时尚标签,甚至被视作青春的象征。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如果每天只是拿着手机上网,做着八十岁以后都能做的事情,那你还要青春干什么?”这句话固然热血沸腾,但在我心中却产生了许多疑惑。
我思考着,骑个自行车就真的代表了青春吗?如果真的是穿越川藏线、国境线等极富挑战性的路线,那无疑需要坚韧的毅力和健康的体魄。但是郑州到开封的郑开大道,不过五十余公里,对于会骑自行车的人来说几乎没有任何挑战性。即使是八十岁的老人,只要腿脚利索也未必不能骑行。因此,用其来标榜青春,似乎让青春的内涵显得过于单薄了。
此外,我也相信如今的大学生绝不会每天只沉溺于手机和网络。大学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除了学习知识外,还有许多值得去做的事情。然而,“夜骑开封”的现象却给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需要大量工作人员去维护秩序,同时也占用了机动车道,给市民的正常通勤带来了直接的影响。
平时只需一个小时的车程,在高峰时段导航却显示需要两三个小时。大量的共享单车在开封“成灾”,占据了多处路面,这不仅给共享单车的调配增加了巨大的工作量,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更为重要的是,“夜骑开封”这一现象背后所反映的问题远不止于此。新媒体和自媒体对待这一事件的态度值得深思。他们一直在鼓励和赞美这一行为,甚至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相提并论。这种过度的称赞和追捧往往只是为了追求流量和关注度。对于年轻人来说,这种“讨好式”的流量观念也是一种迷失。
同时,开封景区对大学生免门票的政策也需要更加审慎的考虑。各地的文旅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所谓的热点来推动,否则热点很可能变成烫手的热山芋。
站在大学生的角度,他们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关怀。他们从小到大一直处于高压的学习环境中,到了大学依然面临很多压力。近年来,多起大学生因心理问题选择轻生的悲剧令人痛心。因此,如何帮助大学生找到疏解情绪的出口、减轻压力、增强快乐感是人生的大考。从这个角度来看,“夜骑开封”虽然不是最佳解决方案但也不失为一种尝试和探索。未来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方向和引导让他们找到自己的诗和远方将青春安放。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挑战和难关我们需要互相理解和支持而不是互不理解循环下去。《水浒传》中林冲夜奔是生活所迫大学生夜骑则是一种对未知的探索和挑战。我始终相信每一代人都有他们独特的挑战和难关只要我们互相理解支持就能共同前行。
希望这篇文章能引发更多人的思考和讨论欢迎大家转发点赞点在看让更多人看到我的观点也请大家将公众号加星标置顶这样我就能继续为大家带来更多有深度的文章了谢谢大家。